住公屋可以住一世嗎?

截至2021年年中,香港的常住人口大約733萬 (政府統計數字),而截至2021年3月31日,公屋認可居民人數約211萬,公屋住戶數目約78萬 (香港房屋委員會年報2021),即香港住公屋的人數佔總常住人口的28.79%。香港是一個貧富懸殊的城市,對一般人來說,置業可謂痴心妄想,目前全港大概20萬人住在劏房,而且租金比新型公屋更貴。因此,公屋是基層及低收入人士的恩物﹗

住公屋

現有住公屋的人是幸福的,因為香港的公屋仍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。截至2021年3月,香港共有189個屋邨,公屋單位約80萬個,截至2021年12月底,約有15萬宗一般公屋申請,以及約9.6萬宗非長者之一人申請。而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為6年,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時間為4年 (香港房屋委員會)。在公屋長期短缺的情況下,有公屋住總比住劏房或者幫別人供樓強得多。

 

住公屋有它的好處和劣處。首先,公屋的租金很合理,而且不需要付管理費、差餉、維收費等,有時政府也會予以優惠政策,例如免租。但不好的地方,就是每隔兩年會有一次資產審查,如果收入超出了,便有機會交倍半或者雙倍租金。被徵收額外租金是很常見的,因為當孩子長大了有了收入,想不超過其實很難。公屋不能世襲,只能傳一代。例如父母死後,孩子在通過資產審核後符合資格,便能繼承公屋,但孩子的下一代即沒有繼承權。所以,對下一代來說,住公屋並沒有太大的保障,萬一公屋被收回了,他們會失去居所。

住公屋

客觀來說,住公屋的人儲錢能力比要供樓和租私人物業的人強得多。鑑於未來住公屋資格的不確定性,其實是不是應該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?例如,抽居屋和綠置居,萬一抽中了,便能以優惠的定價購買屬於自己的物業,便不怕被趕走了。如果沒有置業的打算,基於租金較很多人劃算,餘額是否也可以做一些投資,為自己累積養老金?相反,如果把餘額都用在吃喝玩樂之上,就算租金暫時沒有壓力,將來也得為自己打算吧?就算不為自己打算,同住的下一代也不可能一直擁有住公屋的資格,是否也可以透過規劃來為他們做些什麼?

 

年輕人很難在香港買樓,所以很多父母在子女滿18歲的時候幫他們申請公屋。雖然未來這些人確實有住屋的需求,但也因此加劇了公屋平均輪候時間。雖然住上公屋也是幸福的一群,但住公屋的掣肘也很多,如果我們為了住公屋,而不去爭取更好的收入,這種邏輯只會把你的能力局限了。如果等到公屋,但收入剛好超過了,又得延遲一年才可以上樓。這也說明了要永遠符合公屋資格真的不容易。

住公屋

香港人住屋問題不容易解決,擁有住公屋資格的,便好好珍惜。但請切記,公屋並不屬於下一代,他們只是幫你爭取了更大的分配面積而已。所以,還是為他們未來的住屋問題想個辦法吧﹗

 

更多文章…

 

此文章由原作者及love3things撰寫/編輯。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 (轉發社交平台除外),請電郵至love3things@yahoo.com與我們聯絡。如有發現侵犯版權,原作者及love3things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。